当前位置: 首页 -> 焦点

从国内到国外,看电动汽车“续航焦虑”怎么破

   时间:2023-11-08 10:27   来源:中国网   阅读量:8444   

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羊城晚报资料图

“城市代步还行,长途出行还得开油车。”近年来,汽车“电动化”浪潮席卷全球,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宣布燃油车退出政策,奔驰、宝马、大众等传统汽车制造商纷纷推进“电动化转型”,车型续航能力成为核心卖点之一。然而要选购电动汽车作为出行主力,跑长途会不会有“续航焦虑”依然是不少消费者的一块“心病”。

“电动车要替代燃油车就要能替代所有使用场景。”前不久,上海的董先生去挪威自驾旅行,北京的白先生则开车前往上海出差,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同款交通工具:纯电动汽车。他们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:续航并非“焦虑”的根源。

驶向“电动星球”挪威先行一步

据挪威道路联合会发布的数据,去年挪威新车销售中,约80%为纯电动汽车。自嘲为“电吹风”的董先生对此行充满期待,一个汽车“电动化”进度条接近完成的国家究竟是何模样,他一直很好奇。

“因为对峡湾风光有执念。”抵达挪威首都奥斯陆后,董先生选择了前往西部港口城市奥勒松的自驾线路,往返全程约1000公里。“按照国内的习惯,我们租好车后第一天晚上还想着找个桩把电充满,但发现完全没有必要。”他对记者说。

“高速沿途充电桩群实在太多了,每个服务区都有,而且相当多的都是最高功率达300至350千瓦的超快充桩。”董先生介绍道,间隔80至100公里的大型服务区的充电站可同时服务20至30台车,间隔30公里左右的小服务区也能接待4至8台车。

据董先生观察,车载电池从10%充至90%,时间最短可压缩至35至40分钟左右,不过受车辆自身和电网条件等因素影响会有差异。董先生此次租借的车型单次满电续航约450公里,成绩并不突出,不过他还是很快“戒掉”了随时留意剩余续航的习惯,“因为我确信附近有充电桩能让我快速补能”。

不过,充电效率毕竟快不过加油。董先生认为,“弃油从电”的当地车主之所以能“忍一忍”,还是因为开电车更便宜。据了解,挪威充电桩电价每度4至7克朗,而油价则高达22至25克朗每升(约合人民币14.5元至17.5元)。综合下来,电动车每百公里的能耗成本比燃油车便宜一半左右。“不少加油站里也建了充电站,充电的车看到不少,但确实没遇到来加油的车。”董先生说。

颠覆认知的补能体验

上午10时许从北京出发,凌晨0:30抵达上海,全程1200多公里的路程,白先生“朝发夕至”,在另一种补能解决方案的加持下,他总共花在补能上的时间只有40分钟。

“换电”是近年来部分中国汽车企业正在推广的电动汽车补能模式。驾驶采用电池包和车身分离设计的车辆,当电能即将耗尽时将车辆驶入换电站,在站内通过自动化设备将原电池包拆卸并更换上满电的电池包,全程仅需5至10分钟。替换下的电池在站内充电。虽然充至90%以上需耗时1至2个小时,不过站内最多可储备21块电池包,为车辆循环提供服务,补能效率大大提高。

经过三次换电、一次充电,白先生从容抵沪。按照他的估算,40分钟的补能时间里充电占去一多半,每次换电平均耗时在5分钟。如果全程换电,抵达时间还能更早。他说,平均300多公里的补能间隔并非车本身的续航极限,因为“连续开三四个小时,真的需要去洗手间”。

“如果上趟洗手间的时间就能接着再跑300公里,那确实没什么好焦虑的。”白先生说,此次旅程的补能体验对他来说很颠覆,如果换电站大量部署,“加电”就会像加油一样方便,“我平时加油也不会加满,两三百公里又得去加油站,但我确信附近一定有加油站”。

目前,换电设施已在中国高速服务区和各大城市大规模铺设,包括蔚来、上汽、广汽等多家车企均推出了换电车型,并在尝试不同的运营模式。

“续航焦虑”的本质是“补能焦虑”

现阶段,电动汽车本身跑长途“没问题”,“续航焦虑”本质是“补能焦虑”,这是董先生和白先生长途自驾旅行后不约而同得出的结论,在中国和欧洲,不同快速补能解决方案都让他们各自获得了满意的出行体验。

“我觉得双方的汽车产业已经深度耦合在一起,如果能加强协同性的竞争与合作,对双方都有好处。”蔚来能源高级副总裁沈斐表示,包括建设补能基础设施在内,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,中欧双方各有优势和亮点,比如由奔驰、宝马、大众等多家车企合资创办的IONITY公司,他们的超快充桩群在很多欧洲国家已基本解决了高速补能的问题。目前,蔚来换电站在中国境内已超2000座,其中600余座位于高速公路沿线,500千瓦的超快充桩也正在与新换电站协同部署。

沈斐说:“无论是在超快充方面,还是在换电方面,在中国也好,欧洲也好,相互之间都有许多借鉴、学习融合的地方,这种情况下,让整个产业往前发展。”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