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季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滑
日前,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了《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》(简称报告)。报告显示,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全市场共存续产品4.06万只,同比增加0.67%;存续规模29.14万亿元,同比增加9.41%。理财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,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.26亿个,同比增长6.73%。
从存续规模来看,与2024年末的29.95万亿元相比,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场理财存续规模减少了8100亿元。市场研究机构认为,一季度理财规模增长动能趋缓,主要源自银行流动性压力和债市回调压力。不过,4月已见理财回暖迹象,全年规模增长仍有望实现7%至9%的增速水平。
一季度理财规模环比减少8100亿元
一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环比减少8100亿元,引发市场关注。不过,4月理财规模已重启增长态势,多家机构对全年理财规模增长趋势依然看好。
开源证券研究表示,一季度春节取现需求叠加银行存款冲量对理财造成了一定挤出,特别是理财季末回表行为使规模读数偏低。此外,债市波动也使得理财在3月中下旬周度规模连续小幅下降。
一季度理财规模增长动能趋缓,主要源自银行流动性压力以及债市回调压力。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理财产品规模共计29.14万亿元,同比增长9.4%、较去年11.8%的增速降低2.4个百分点;今年一季度较去年同期少增约6500亿元。中金公司研究认为,一季度理财规模增长动能趋缓,主要原因包括:一是在汇率压力下,一季度央行流动性偏紧,同时债市在去年末抢跑的背景下也迎来调整压力,理财产品净值表现承压,该机构观测到理财平均收益率、破净率均达到了2024年10月的压力高点;二是国有大行资金面紧张,一方面大行同业融出减少,另一方面其存款揽储压力增大,使得理财营销资源受到挤占;三是2月以来,中国科技领域的突破使得股票市场阶段性风险偏好快速提升,并具备较强的赚钱效应,部分投资者选择赎回现金类等理财并转移至股市。
展望全年,中金公司研究表示,4月已见理财回暖迹象,对全年规模增长并不悲观。该机构预计理财全年有望实现7%至9%的增速水平,主要考虑到货币政策仍有望保持宽松,随着海外衰退式降息概率上升,国内降准降息窗口也有望开启;理财估值平滑整改目前仍处在初期阶段,存续浮盈释放能够托底现阶段理财业绩表现,3月理财相较纯债基金明显更低的回撤已印证这一特征。
开源证券研究也指出,理财季末回表的规模在4月初如期实现恢复性增长。截至4月20日,理财规模为30.84万亿元,已超过2024年内最高点。4至5月是居民理财的大月,预计其规模在5月仍将进一步增长至31.5万亿元左右,但在高基数和催化剂减少的影响下,增速或不及2024年。
资产配置料延续存款降、债券升
从理财产品类型结构来看,固收类产品仍是主力。报告显示,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8.33万亿元,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.22%,较去年同期增加0.57个百分点;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.72万亿元,占比为2.47%,较去年同期减少0.44个百分点;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,分别为0.08万亿元和0.01万亿元。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3.62万亿元,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81.06%,较去年同期增加2.29个百分点;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5.52万亿元,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18.94%。
从理财资产配置情况来看,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为31.17万亿元,同比增长8.12%;负债合计为2.02万亿元,同比下降5.10%。理财产品杠杆率为106.91%,较去年同期减少1.04个百分点。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,投向债券、现金及银行存款、同业存单余额分别为13.68万亿元、7.27万亿元、4.20万亿元,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43.9%、23.3%、13.5%。
一季度理财小幅增配利率债,减配存款仍是大势所趋。中金公司研究认为,银行理财依靠高收益存款躺赚的模式将逐步成为过去式。尽管2至3月部分银行由于资金面紧张给予了同业定期存款较高的报价,吸引了理财增配,但从全年趋势来看,存款自律机制落地以及银行息差压力,将促使银行存款成本持续下行,这意味着理财配置存款的性价比也将逐步降低。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理财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的仓位为23.3%,较年初降低0.6个百分点,较去年高点累计压降超4个百分点。
开源证券研究也表示,预计全年持仓延续存款降、债券升。受2024年监管收紧协议存款、手工补息存款、同业活期存款的影响,理财底层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。而债券占比较年初微升至43.89%,占比上升0.39个百分点,非标占比较年初微升至5.60%,占比上升0.18个百分点。该机构测算,2025年四季度、2026年一季度或分别有1.2万亿元、1.2万亿元协议存款到期,理财或继续加大债券仓位。
日前,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了《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》(简称报告)。报告显示,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全市场共存续产品4.06万只,同比增加0.67%;存续规模29.14万亿元,同比增加9.41%。理财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,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.26亿个,同比增长6.73%。
从存续规模来看,与2024年末的29.95万亿元相比,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场理财存续规模减少了8100亿元。市场研究机构认为,一季度理财规模增长动能趋缓,主要源自银行流动性压力和债市回调压力。不过,4月已见理财回暖迹象,全年规模增长仍有望实现7%至9%的增速水平。
一季度理财规模环比减少8100亿元
一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环比减少8100亿元,引发市场关注。不过,4月理财规模已重启增长态势,多家机构对全年理财规模增长趋势依然看好。
开源证券研究表示,一季度春节取现需求叠加银行存款冲量对理财造成了一定挤出,特别是理财季末回表行为使规模读数偏低。此外,债市波动也使得理财在3月中下旬周度规模连续小幅下降。
一季度理财规模增长动能趋缓,主要源自银行流动性压力以及债市回调压力。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理财产品规模共计29.14万亿元,同比增长9.4%、较去年11.8%的增速降低2.4个百分点;今年一季度较去年同期少增约6500亿元。中金公司研究认为,一季度理财规模增长动能趋缓,主要原因包括:一是在汇率压力下,一季度央行流动性偏紧,同时债市在去年末抢跑的背景下也迎来调整压力,理财产品净值表现承压,该机构观测到理财平均收益率、破净率均达到了2024年10月的压力高点;二是国有大行资金面紧张,一方面大行同业融出减少,另一方面其存款揽储压力增大,使得理财营销资源受到挤占;三是2月以来,中国科技领域的突破使得股票市场阶段性风险偏好快速提升,并具备较强的赚钱效应,部分投资者选择赎回现金类等理财并转移至股市。
展望全年,中金公司研究表示,4月已见理财回暖迹象,对全年规模增长并不悲观。该机构预计理财全年有望实现7%至9%的增速水平,主要考虑到货币政策仍有望保持宽松,随着海外衰退式降息概率上升,国内降准降息窗口也有望开启;理财估值平滑整改目前仍处在初期阶段,存续浮盈释放能够托底现阶段理财业绩表现,3月理财相较纯债基金明显更低的回撤已印证这一特征。
开源证券研究也指出,理财季末回表的规模在4月初如期实现恢复性增长。截至4月20日,理财规模为30.84万亿元,已超过2024年内最高点。4至5月是居民理财的大月,预计其规模在5月仍将进一步增长至31.5万亿元左右,但在高基数和催化剂减少的影响下,增速或不及2024年。
资产配置料延续存款降、债券升
从理财产品类型结构来看,固收类产品仍是主力。报告显示,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8.33万亿元,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.22%,较去年同期增加0.57个百分点;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.72万亿元,占比为2.47%,较去年同期减少0.44个百分点;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,分别为0.08万亿元和0.01万亿元。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3.62万亿元,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81.06%,较去年同期增加2.29个百分点;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5.52万亿元,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18.94%。
从理财资产配置情况来看,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为31.17万亿元,同比增长8.12%;负债合计为2.02万亿元,同比下降5.10%。理财产品杠杆率为106.91%,较去年同期减少1.04个百分点。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,投向债券、现金及银行存款、同业存单余额分别为13.68万亿元、7.27万亿元、4.20万亿元,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43.9%、23.3%、13.5%。
一季度理财小幅增配利率债,减配存款仍是大势所趋。中金公司研究认为,银行理财依靠高收益存款躺赚的模式将逐步成为过去式。尽管2至3月部分银行由于资金面紧张给予了同业定期存款较高的报价,吸引了理财增配,但从全年趋势来看,存款自律机制落地以及银行息差压力,将促使银行存款成本持续下行,这意味着理财配置存款的性价比也将逐步降低。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理财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的仓位为23.3%,较年初降低0.6个百分点,较去年高点累计压降超4个百分点。
开源证券研究也表示,预计全年持仓延续存款降、债券升。受2024年监管收紧协议存款、手工补息存款、同业活期存款的影响,理财底层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。而债券占比较年初微升至43.89%,占比上升0.39个百分点,非标占比较年初微升至5.60%,占比上升0.18个百分点。该机构测算,2025年四季度、2026年一季度或分别有1.2万亿元、1.2万亿元协议存款到期,理财或继续加大债券仓位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